社交是自闭症人士的主要障碍之一
自闭症是一种复杂的、终生的发育障碍,通常在婴儿期或童年早期出现,会影响一个人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人际关系,以及自我调节能力。A.不论功能如何,自闭症症的人士在社交交流方面都有或多或少的缺陷。
B.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这些缺陷表现为目前或历史上的下列情况:
?社交情感互动中的缺陷,例如,从异常的社交接触和不能正常地来回对话到分享兴趣、情绪或情感的减少,到不能启动或对社交互动作出回应。
?在社交互动中使用非语言交流行为的缺陷,例如,从语言和非语言交流的整合困难到异常的眼神接触和身体语言,或在理解和使用手势方面的缺陷到面部表情和非语言交流的完全缺乏。
?发展、维持和理解维持和理解人际关系的缺陷,例如:从难以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各种社交情景的困难到难以分享想象的游戏或交友的困难,到对同伴缺乏兴趣。
自闭症会持续影响他们的一生,在生活、教育、工作等方面带来障碍。然而,多项研究表明越早培养自闭症人士社交能力,并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自闭症人士就越能维持沟通,更顺利融入社区。
到底如何提升自闭症人士社交?1
精准评估
在对自闭症人士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找到自闭症人士的最近社交能力发展区。如借助VB-Mapp的里程碑评估:
1、社交行为–水平1(0-18个月)
2、社交行为–水平1(18-30个月)
3、社交行为–水平1(30-48个月)
4、社交行为–水平1(48个月以上)
A.社交技能在水平1中便存在
B.有些关键技能是从水平2或是水平3才会呈现:
例如交互式语言(对话)(水平2);数学(水平3)等。
C.所有技能的学习和出现是有先后顺序的。
D.当孩子出现大部分水平1的技能时,才能继续学习和出现水平2的技能。
v即便在同一个水平内,技能的学习也是有先后顺序的,一般来说,前一个技能是产生后一个技能的基础。
2
如何教?
一、社交行为–水平1(0-18个月)
1.会用注视作为“要求”的一种形式:
?当孩子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他/她会注视家长/老师/交流同伴;
2.会表示想要被人抱着,或是有人陪他/她玩;
3.可以自发地注视其他儿童;
4.与其他儿童平行游戏一段时间(2分钟左右);
5.自发地跟随同伴,或是模仿同伴的行为。
注视
A.如何训练“注视”(eyecontact)或产生眼神交流
?当孩子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或是对某样物品十分感兴趣的时候,将该物品举到与眼睛持平的位置,一旦当孩子与你产生眼神交流的时候,将该物品作为强化物给予孩子,从而强化眼神交流/注视这一行为;
B.如果物品一旦离开孩子视线,孩子目光就不追随物品移动怎么办?
?在训练时家长可以先让自己的视线高度与孩子的视线高度一致,在慢慢升高自己的高度;
?或是慢慢提高物品的高度;
C.在训练过程中,也可以适当的使用提示;
?用手势来提示孩子产生眼神交流;
?轻轻地将孩子的头转向家长的位置;
?用语言提示;
D.一般先与家长/老师进行训练,等孩子与大人能产生眼神交流的时候,再去与同伴进行训练。
E.运用游戏来训练–躲猫猫,吹泡泡;
F.运用道具来训练–夸张的帽子,眼睛,孩子喜欢的贴纸;
G.选择强有力的强化物–与孩子的嬉戏/孩子想要的东西;
H.合理运用各种提示;
二、社交行为–水平2(18-30个月)
1.主动与其他儿童有身体接触–触摸,牵手,拥抱;
2.自发地向儿童进行“要求”;
3.可以与同伴有持续的社交游玩;
4.自发地回复其他儿童的“要求”;
5.自发地要求其他儿童参与游戏;
划重点
01
如何训练与他人互动?
教师可以和孩子一起游戏中训练
?当孩子在玩玩具/游戏时,教师可一边玩孩子很喜欢的玩具,并表现出很好玩的样子,从而吸引孩子过来“要求”玩具。
?当孩子在玩玩具/游戏时,教师可以当着孩子的面拿走某一个零件(比如拿走一块拼图),从而创造条件让孩子“要求”玩具。
?当孩子在玩玩具/游戏时,教师可以不提供所有的东西(比如孩子想画画,但是家长就只给了纸,没有画笔),从而创造条件让孩子“要求”所需要的物品。
?教师可以假装想要孩子手里的玩具,并向孩子“要求”该玩具,从而创造条件让孩子回复“要求”。
划重点
02
如何训练与他人分享?
A.分享可能遇到的问题---孩子可能因为不愿分享而产生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的产生可能是因为孩子不理解,认为再也没有机会玩该玩具了;
?教会孩子轮流玩玩具,“你先玩,再让我玩一会,然后你再玩”;
?设定时间。“我玩1分钟,然后就是你玩了”(可以用计时器);
?慢慢增加时间;
B.一般先与家长/老师进行训练,再与同伴进行训练。
C.如何教孩子分享:
1.可以通过讲故事/看视频/向孩子做示范;
2.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
3.通过游戏,教会孩子轮流;
三、社交行为–水平3(30-48个月)
1.自发地和同伴合作完成一个简单的任务–一个人扶着瓶子一个人往里倒水;2.自发地向同伴问特殊疑问句(谁,哪里,什么时候,什么);
3.在对话中回答同伴的问题;
4.在没有大人的提示下,与同伴进行角色扮演;
5.与同伴在一个话题上进行4个交互。
四、社交行为–4岁以上
可借助Vineland进行测评,并制定执行计划。A.出现让步行为:会参与同伴提议的,但自己不是很喜欢的游戏;B.对话能力:开始对话,并且维持在同一个话题上(尤其是自己不喜欢的话题)。如何训练或促进对话
A.促进对话的小游戏:
1.唱歌填空–家长可以哼唱孩子喜欢的儿歌,然后在快结尾处停顿,看孩子是否会接唱下去;
?如:“一闪一闪亮。。。”“满天都是小。。。”
2.对话填空–家长可以在跟孩子交流时,在快结尾处停顿,看孩子是否能把孩子接完整。
?如:当孩子在喝水时,家长可以说:“你在喝什么呀?我们家宝宝在喝。。。”“你看爸爸在吃什么。呀?爸爸在吃。。。”
3.特殊疑问句:
1)什么–这是什么?他在干什么?你想要什么?你用什么刷牙?
2)谁–这是谁?谁是你爸爸?谁是你妈妈?你的老师是谁?
3)地点–你家在哪里?你爸爸去哪里了?你在哪里可以买零食?
4)时间–你什么时候睡觉?你什么时候起床?花什么时候开?
5)怎么样/为什么–你过的怎么样?他为什么会哭?
B.从孩子喜欢的话题开始训练(喜欢的电视,卡通,音乐等等)
?可以训练孩子在一个话题上对话的时间
?可以训练孩子在一个话题上交互的次数
?可以教孩子如何通过使用支持性评论来将对话继续下去
“我今天去上学了。”“我也去上学了。”
?可以教孩子通过问跟进问题来将对话继续下去
“我今天去上学了。”“你在学校学了什么?”
。。。
总结
A.社交训练是一个长期练习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并不能一蹴而就;
B.目标的选定要符合孩子当前的发展程度,不可将目标定的过高,增加孩子的挫败感;
C.可联系专业老师或BCBA对孩子的发展程度进行评估,制定专业的针对性的训练计划。
更快上手社交干预
社交特训营扫码抢购
↓↓↓
H邦国际学院
科技+专业让康复更高效一站式
?PEP/VB/ESDM/Peak等测评
?ABA/ESDM系统化升阶课程
?一对一或一对多小班化特训营/教学督导
?国际认证RBT/BCaBA/BCBA实操BCBA督导
?从评估到教学全程信息IT平台
?发育迟缓、自闭症、多动症等线下康复
。。。
咨询
强烈推荐只懂教学,不会评估?
从新手家长到熟练应用ABA—您只差一个系统化培训!
想学有效纯正的康复技术?BCBA-D领衔顶级团队为您一站式支持!!!
全球多康复师的选择,在家就能拿国际权威ABA认证!
一站式|从评估到教学,H邦国际学院助您更专业更高效!
H邦国际p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