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
共读书名:《核心天性养育法》图书副标:7个关键时期培养与众不同的孩子本章重点:第2章历史文章:《和孩子的天性捉迷藏》正文
在第1章中,作者已经提醒我们:作为父母,我们要尽力发挥自己的洞察力,通过观察、了解和直觉对孩子建立起深层次的认知。
第2章,作者将通过科学的手段和研究帮助我们意识到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和气质不尽相同。有时候,我们误认为孩子出了问题,实际上或许与他的核心天性有关。
一开始作者就记录了S夫妇来访的案例,忧心忡忡的S夫妇坦言,12岁的女儿小A被心理医生诊断为抑郁症,6岁的儿子小B被认为有注意力缺陷障碍。在咨询诊疗的过程当中,作者发现孩子们的问题都与他们的核心天性有关。
小A的医学诊断报告显示她的生理周期不正常,尤其是黄体酮和甲基雌酚酮的水平异常,这从生理基础上导致了小A的情绪问题,也是她抑郁症发作的原因之一。心理治疗师开具的荷尔蒙贴帮助小A快速平衡了荷尔蒙的量,她的抑郁状况减轻,体重也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变化。作者认为了解女性荷尔蒙生理方面的知识,也是了解女性天性的关键。
小B的诊断结果显示他并没有什么障碍,虽然他的行为让家里和学校有点担忧,但这就是他的天性所致,他就是喜欢动来动去。对于一个6岁的男孩来说,长时间静坐本就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最终小B换到了一个老师相对了解男孩天性的班级,其乐融融。
这个案例帮助我们意识到,当孩子们被贴上“多动症、注意力缺陷、XX行为障碍…”等等的标签时,如果我们能从孩子本身的核心天性出发,或许能更快的找到问题的根源并解决问题。
01
孩子天生并非白板
“白板说”的理论告诉我们,孩子并没有明显的核心天性,他们就像一件空的容器、或是一张未曾着色的画布,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紧紧的抓住孩子的手,把他拉向尽可能多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帮孩子找到自己的位置。家长通过把孩子填入各种各样的社会模板的方式,期待他们去适应社会获得成功。
工业革命之后,涌现了大量的工人岗位,时代需要大批的工人去扩大工业生产力,人们开始视孩子们为白板,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将来更好的适合工厂流水线的工作和团体协作。“白板说”的理论让所有父母开始像用模具制作饼干那样,培养出一群毫无特点的孩子。
尽管现在已经步入新世纪,我们却依然说着同样的话:
“如果不能学会玩小卡车,她就不能成为工程师。”
(她为什么必须得是工程师?)
“他怎么就是坐不住?他永远也做不到。”
(他为什么必须得坐得住?如果天性好动呢?)
“如果他还不能阅读(可以替换成孩子未达到的事情),他一定是哪里不对劲儿,因为他的朋友都能做到。”
(他为什么必须得和朋友们一样?)
……
工业化文明为时代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把工业化实用主义的理念强加在教养过程中,确实伤害了孩子,众多家庭不知不觉地屈从于白板说,将孩子拱手相让。然而做父母的我们,如果能回忆下自己年轻时多么精力旺盛的想去尝试自己的生活,找到属于自己独特的位置,其实我们可以感受到:每个人都比白板丰富得多。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本真的自我,一直试图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我们的孩子也是一样。
成为母亲后,我更加热衷于探索自己的天性、了解自己的喜好、找到热爱的事业并奋斗一生之久,也更深刻的体会了每个人都不尽相同,为人一生,没有什么比找到自己一生的使命和热爱更让人兴奋的事情了,我也深深同意:每个孩子都是带着他的核心天性来到世界上的——带着他的人格、气质和内在的目标感,并非一块白板。
02
记录孩子的成长
如果,我们想将现有的新科学和孩子们的天性更好的结合,作者建议我们:从现在开始,坚持记录下自己对孩子核心天性的认识。
作者给每个孩子都保留了一份教养日记,这份日记记录了他在做家长过程中的点滴适应和进步,以及他对孩子核心天性的感知。等孩子长大后,他会把整个记录交给他们,这会帮助他们更了解自己,也会有助于他们理解自己孩子的核心天性。
坚持记录孩子们的教养日记,我们会看到他们核心天性中所有的优势、劣势、并清楚的了解每一个孩子独特的个性和脾气,及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某些情况下,这本日记还会帮我们看清什么时候我们的理解是错觉。
千万不要把记录当做强制任务,可以通过视频、文字、录音等等的形式,长期的坚持,你会更贴切的感受到孩子在不断发展、变化和成长。
作者在书中记录到:当我们可以自信的说出“我的孩子从出生时就是这样的风格”,或是“我会培养和支持孩子与生俱来的所有先天优势、天赋和技巧,在他先天优势并不明显、需要外界帮助的那方面,我会勤奋努力地去帮助他”,能做到这样,身为父母就当真是做到最好了!
通过记录,我们会支持孩子保持他原本的样子,而不是催促他在很多不同的方向上耗尽精力。曾经,我们总是希望孩子们补短再补短,逼着他浸泡在“不喜欢、不擅长”的领域,以求精进,但了解了他的天性后,我们更期待他在喜欢的领域极致发挥,而在不擅长的领域努力做到“基本线”就好。
03
7种科学理解孩子的核心天性
除了通过观察、记录、直觉去了解孩子的天性,科学的手段也能助我们一臂之力。科学证实,孩子的核心天性是先天固有、与生俱来的,是人格发展和成功潜能独特的泉源,我们可以通过以下7种科学理论去探索孩子的天性。
当然,作者也再次提醒我们:了解这些科学信息是相对次要的,而你对孩子的教养直觉才是最重要的。
第一:遗传学
科学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们对基因的了解更为深刻,目前科学家甚至可以分析出孩子核心天性的某个特定特征是来自于父亲还是母亲。类似的研究还显示:个性和脾气、外向或内向、害羞或争强好胜、走路、说话或是跑步的风格、甚至身体和心理的优势和障碍等都在很大程度上是先天决定的。
作者建议我们可以跟熟悉的亲友一起讨论,哪些是孩子高度可遗传性的特征;也可以给信任的朋友和家庭、孩子的老师打电话,询问他们“你觉得我的孩子的性格是什么?”多方的了解会让我们更清楚自己的孩子。
第二:精神创伤科学
科学研究证实:孩子的核心天性可能会被持续不断的精神创伤脱离原来的轨迹。当孩子在行为、情绪或者学习上存在障碍,尤其需要我们在日志中记录下来。
医学博士神经精神病学家丹尼尔·阿曼,他的阿曼诊所曾经作过例大脑扫描,他写道:“大脑曾经被认为是一个黑匣子,太过复杂以至于不可理解,但现在神经科学家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揭示出大脑的功能。在大脑中,很多系统协同工作,形成了我们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