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需要阅读什么样的绘本?
◎西南大学江小英
重庆市万州区沙河中学刘银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图书与阅读领域的第1号文件《儿童读物在残疾儿童融入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残疾青少年图书文献中心的创始人托迪丝女士。文章强调,所有儿童都需要图书,但特殊儿童比普通儿童更需要图书,需要更丰富、更优质的图书。
绘本是“人生的第一本书”。加拿大的儿童文学家佩里·诺德曼认为,绘本是一种专为儿童设计,用来传递信息或讲故事的图书,以一连串的图画为主,少量的文字为辅,或者完全没有文字。中国的儿童文学研究者彭懿将其定义为“绘本是用图画与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的艺术”。图画是绘本的生命,即便是不会说话也不识字的儿童,也可以尽早开始阅读。绘本能为特殊儿童打开一扇通往五彩斑斓的世界的大门,但并非所有的绘本都适合每一个特殊儿童阅读,因此只有为特殊儿童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绘本,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的效果。IBBY残疾青少年图书文献中心(DocumentationCenteronBooksforYoungPeoplewithDisabilities,以下简称文献中心)成立于年,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专门为残疾儿童和青少年收集和推荐图书的国际性组织。从年开始,文献中心每两年对适合残疾儿童和青少年阅读的优质图书进行汇编,收集了40种以上语言的图书,包括通用类图书(UniversalAccess)、特殊形式的图书(SpecializedFormats,如手语图书、盲文图书、可触摸图书等)、残疾主题图书(PortrayalsofCharacterswithDisabilities)等三类,形成《IBBY残疾青少年精选图书》(IBBYCollectionofBooksforYoungPeoplewithDisabilities)。以此为依据,将适合特殊儿童阅读的绘本分为通用类绘本、特殊形式的绘本、残疾主题绘本三类。
一、通用类绘本
为满足特殊需要而设计的物品可能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最好的,但通用设计是对环境的设计和建构,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地被所有人接触、理解和使用,而不论其年龄、大小、正常或残疾。通用设计致力于改进原有的设计理念,使其更具包容性。通用类绘本是所有读者(尤其是有学习、智力或发育障碍的儿童和青少年)都可以理解的,因此,虽然文本通常是简化的,但主题通常是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涉及的。
视觉障碍儿童由于视觉缺陷,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动觉成为他们感知客观事物的主要途径,尤其是听觉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在丧失全部或部分视力后,他们的其他感觉通过日复一日的练习,变得尤为敏锐甚至超过常人。视觉障碍儿童的思维和言语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可以根据语言在脑海中构建蓝图和框架,再结合自己听觉和嗅觉等各方面的经验,对这个蓝图和框架进行具体的填充,最后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画面。为视觉障碍儿童挑选绘本时,尤其需要注重绘本的趣味性,比如绘本能够让视觉障碍儿童有触觉和嗅觉甚至是味觉信息的获取。讲到花时,会出现香味;讲到天气时,会出现声音;讲到酸甜苦辣时,会出现味觉感受。同时,为视觉障碍儿童挑选的绘本内容应是文字多于图画,文字以盲文表示,如若不能则需要成人在一旁将文字转化为语言。除此以外,在为视觉障碍儿童挑选绘本时,文字的内容也应当使用大量的形容词或者形象化的语句,这样有利于视觉障碍儿童形象化地思考,也有利于帮助他们在脑海中构建蓝图和框架。《来,闻闻大自然的味道》是一本可以让视觉障碍儿童充分发挥其嗅觉优势的绘本。阅读这本绘本,儿童仿若置身甜美果园,闻一闻诱人的葡萄、芳香的菠萝……开启新奇的嗅觉探索,进行多感官立体化的认知体验。书中用提问的方式让儿童联想到水果的不同特征,引导儿童主动探索答案。儿童用手擦一擦纸面,即可闻到各种香甜的气味,通过嗅觉认知建立起对事物的记忆。
听觉障碍儿童由于听力受损,他们在感知活动中缺少声音的刺激和语言的参与,从而对事物的认识不完整、不准确。他们主要依靠视觉来收集信息,同时也依靠触觉、动觉等来完善对事物的认识。听觉障碍儿童对直观形象的事物记忆较快并且保持较久,同时他们的思维活动具有非常明显的形象性特点。因此,在为听觉障碍儿童选择绘本时,同样也应当注意绘本的趣味性,但这里的趣味性更多是指图画的色彩对他们的吸引力。为提高听觉障碍儿童的思维能力和水平,绘本大多应该以文字和图画结合为主,让他们从图画中了解文字的含义,并且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听觉障碍儿童的陪读者应当注重在旁边做出形象化的表情或肢体动作,启发、引导听觉障碍儿童进行深入的思考。在《母鸡萝丝去散步》中,萝丝作为绘本主角,形象很鲜明,易于听觉障碍儿童辨认。绘本故事情节生动,趣味十足,并且带有悬念“狐狸最后到底有没有抓住母鸡萝丝”,可以充分调动阅读气氛。陪读者可将文字中一系列的动词串联起来形成一条线索,帮助听觉障碍儿童理解故事,也可进行角色扮演或者角色模仿,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鲜艳的色彩和丰富的动作情景满足了听觉障碍儿童依靠视觉途径获取信息的特征,画面的连贯性与紧凑性对于听觉障碍儿童注意力的集中也有较大的作用。孤独症、智障和脑瘫儿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缺乏早期的认知经验和早期阅读的经验;感知速度比较慢,感知范围狭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且容易分散,以无意注意为主,对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事物感兴趣;记忆速度慢,记忆容量较小;语言发展比较迟缓,词汇量少;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缺乏灵活性。为这类特殊儿童选择绘本,尤其要注意画面主体鲜明,对话简单直白,故事情节短小易懂。绘本《抱抱》就是一本非常适合孤独症、智障和脑瘫儿童阅读的经典绘本,具有以下特点:画面主体明显,清晰简洁,色彩鲜明,人物形象可爱,每个动物的形象都非常突出,儿童很容易辨认;文字简短,对话简单直白,易读上口,书中仅有反复出现的“抱抱”“宝宝”和“妈妈”三个词;内容故事性强,有趣,有悬念,儿童会一直关心小猩猩如何才能找到自己的妈妈,故事情节简单、短小,有一定的重复性和预测性,动物们轮番登场,让儿童看到表达爱的不同方式;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儿童能从书中找到角色认同,能映照自己生活中离开家人、思念和寻找家人的体验并产生共情;故事能激发儿童参与的欲望,儿童在观察、聆听、猜测、推理、表达等一系列感官和思维活动中完成阅读过程。
除了前面所述三本绘本外,受特殊儿童喜爱的通用绘本还有很多。比如《蹦》,绘本从头到尾不断地重复“Beng”这个音,满足了特殊儿童对于语音重复性、趣味性的需求,各种颜色明亮的动物辨识度高、形象生动,对视觉刺激反应非常敏感的特殊儿童可从中取得非常明显的教育效果;《点点点》可锻炼特殊儿童的“摸、摇、点”等精细动作,帮助他们完成对颜色、大小、形状的简单辨识;《从头动到脚》既可帮助特殊儿童加强对自己身体各个部位的感知,又可通过语言游戏活动提高特殊儿童对于简短指令的理解,提高语言交往能力……适于各类特殊儿童的通用绘本远不止于此,但因为绘本对特殊儿童的适宜程度会因其年龄、智力、残疾类型、兴趣、生活和阅读经验等而有所不同,需要家长和教师不断大胆尝试,寻找到最适合特殊儿童的绘本。
二、特殊形式的绘本
对于阅读能力受影响的疾患儿童来说,有一种能够允许他们自己阅读的书籍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知道“给孩子读书”对孩子是很重要的,但是一个人需要自己控制阅读过程。他们需要的是能够以自己的速度阅读,通过他们自己的理念理解故事,能够停下来思考,把自己融入情境或代入人物。
对于特殊儿童来说,这意味着文本或插图必须是一种特殊的形式,比如盲文、大字体或图片沟通符号。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这样的需求有了实现的可能。例如,有视觉障碍的儿童可以使用电子图书,他们可以调整字体的大小或背景颜色,有声读物可辅助他们大声地朗读书籍。可触摸图书(其中的插图是可以触摸的)也可适用于视觉障碍儿童,触摸图画可以使他们加深对事物的感受,从而更投入地进行阅读。对于有认知或学习障碍的儿童来说,这种触摸使故事更有意义,也更容易让他们理解。
特殊形式的绘本中,比较特别的是手语绘本和可触摸的盲文绘本。英文版的《食物手语》(FoodSigns)是一本手语绘本。研究表明,9个月以上的婴儿,无论是否有听觉障碍,都可以学会使用手语进行交流。这本关于儿童早期手语训练的纸板书比较坚固,为父母、幼儿甚至婴儿提供了手语。这本书共26页,介绍了种常见食物的手语和照片。英文版的《数数》(Counting)是一本特别设计的高品质纸板书,使用了盲文和触觉图画,专为视觉障碍儿童或视觉障碍的父母设计。书中既有英语盲文和大字体,还具有高对比度的颜色、凸起的图像和可触摸的形状,让读者用手指去感觉绘本内容。盲文旁边的文字组合可以让视觉正常的父母与视觉障碍儿童分享阅读经验,或者让视觉正常的儿童与他们的视力障碍父母交流阅读感受。另外,新加坡版的《司马光砸缸》除了采用大字体的困难字体外,还配有盲文,同时使用带有纹理的触觉插图。
国内也引进了一些特殊形式的绘本,多以可触摸图书为主。《一本关于颜色的黑书》虽然只有黑色,但在黑色里,通过凸起的线条、奇妙的手指旅行,却能触摸到柔软的羽毛、酸酸的草莓、干枯的落叶、小小的风筝和蓝色的天空……这本书对视觉障碍儿童来说是认识颜色的绝佳读物,可以让除了眼睛之外的其他各种感觉器官联动起来去体会颜色,从而在读者心里构建一个全新的世界。《触摸想象大探险》则用触摸、翻页、投掷等百变玩法打通儿童观感,通过点线面的涂鸦和光线、空间、造型的多维度启发,培养儿童的感知能力、想象能力。总体上来说,国内引进和原创的特殊形式的绘本数量还比较少,特别是因其特殊的设计,这类图书更偏向认知功能,图文合一叙事的特征并不明显。期待更多绘本创作者投入到对这一类绘本的创作和设计上来,以满足特殊儿童这一群体的阅读需求。
三、残疾主题绘本
据笔者统计,《IBBY残疾青少年精选图书》中残疾主题的绘本共有73本,涵盖26个国家与地区、6种语言、11种障碍类型。文献中心在选择残疾主题绘本时,有着极为严格的标准。年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上,文献中心首席图书管理员利·图里纳女士强调,一本描写残疾儿童的优秀读物首先要满足“真实描述出残疾人鲜明、多元化的个性特征”这一标准,并发问:“残疾人角色必须是可怜的人,必须是弱者吗?残疾人只能作为故事的配角吗?把残疾人加入故事只是为了证明残疾人的存在吗?”研究视野59者布兰德将以适当方式描述残疾人的绘本称作融合绘本,并提出了这类作品应具有的七个标准:现实的、精确平衡的、多维度的特征、非故事核心、典型的互动、致力于描述积极关系和情境、诚实积极尊敬的语言。利·图里纳女士提出的问题和布兰德提出的标准值得儿童文学家、绘本创作者以及特殊儿童的家长、教师进行深刻的反思。
普通儿童需要阅读残疾主题的绘本,因为对他们而言,这类绘本可能成为一扇窗,透过它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多元化的世界;也可能成为一扇门,跨过它可以学会欣赏、尊重和肯定人的多样性,共同创造一个积极、包容的多元化世界。特殊儿童更需要这类绘本,因为对他们而言,这类绘本是一面镜子,可以让他们看见自己以及和自己相似人物的思想、情感和经历。对儿童而言,无论种族、性别、肤色、国家、家庭背景、残疾与否,都应该在其读物中听到、看到和他一样的儿童。当特殊儿童能够在绘本中读到与自己相似的人物时,他们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和其他普通孩子一样,同样是世界的一份子,是值得被看见和被肯定、值得骄傲的一份子,而不是边缘化的、隐形的、被忽视的,从而增强自身的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同时,绘本中的主角可以成为特殊儿童学习和模仿的榜样,特殊儿童可以从绘本主人公身上汲取克服困难、跨越障碍、砥砺前行的力量。
近年来,国内引进和原创的残疾主题绘本数量日益增多,其中不乏一些优秀的作品。下面以《故障鸟》和《不可思议的朋友》为例,感受绘本的创作者是如何用爱心和敏锐的观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