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快记者林雅文/图
治疗一个孩子,对一位医生来说,承担的是一个家庭的信任和希望。由于智力发育、运动发育落后,行为异常等,神经类疾病的孩子很容易被歧视。
陈燕惠是福建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福建医科大学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研究中心主任,在做儿医的30余年中,很多时候不仅在治疗孩子,更大程度是在治疗父母,抚慰疾病带给患儿家庭的伤害。充满人生智慧的门诊东南快报记者跟访陈燕惠主任的门诊。医生在这里看的不仅是孩子的病,还要花更多时间让孩子和家长重拾生活的信心。
资料图
门诊1“医生,真的不需要吃药吗?”一个10多岁小女孩的妈妈反反复复问了好几遍,她的女儿被诊断为抽动障碍。
陈燕惠特别叮嘱,大多数的抽动障碍预后良好,虽然孩子会因不由自主的动作太多而“不好看”,但不会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和智力造成影响。而且并非每个患抽动障碍的患儿都需要药物治疗。
“不要对孩子的抽动症状表示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