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YCUS聚思教育
专注力训练的全球引领者,
美式情商培训的领导品牌!
来自美国的PlayAttention?,运用美国宇航局(NASA)
全球最先进脑反馈技术训练注意力。
美国心理学家Dr.Song
上次我们聊了这个问题,经研究,多动症在中国的发病率只有5.7%,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有75%的孩子都会表现出很多专注力的问题。所以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另一个问题:
Q
儿童多动症听起来挺可怕的,那如果检查后孩子并没有多动症就不用担心了吧?
Dr.Song:
“多动症在中国的发病率只有5.7%,计算一下,也就是有大约万的孩子患有临床上的多动症。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有75%的孩子都会表现出很多专注力的问题。
Q
这么高的比例呢!不过细想想好像也是,现在孩子们上课走神、不专心的现象确实还是挺普遍的,那么专注力问题都包含什么样的表现呢?
Dr.Song:
“关于注意力问题的表现,大家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经验。比如说孩子在课堂上坐不住、小动作多、脾气暴躁,容易冲动等等,这些都是显性的,非常容易察觉的行为。另外还有一些隐性的行为,具有潜在危害。比如说有些孩子在上课的时候虽然能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但是这是不是就能代表老师上课讲的内容,他都真正听进去了呢?
这和成人不专注的状态非常类似。比如我们拿起一本书,翻开,虽然字都看得懂,但是意思却没理解到,记不住书里说了什么,虽然看了书,但是实际上信息却没有进入大脑。同样的,孩子在上课的时候,坐在座位上,似听非听,迷迷糊糊,心不在焉,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这其实也是存在注意力问题的表现。
Q
噢,是的,我也觉得我的注意力不是那么好,学东西也越来越费劲了。
Dr.Song:
“并不是说只有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在专注力方面的缺陷才有危害,上面说到这些注意力不集中的行为表现对于孩子来说也都存在危害。比如学习能力低下,知识点无法形成体系,学习成绩比能力的实际预期低等等。
大家都知道正态分布,也就是说,人群中有大约95%的人,智商都是正常的,具备了足够的大脑能力和智力水平去学习,但是他们的成绩却无法达到实际的智力能力的预期,这很有可能就是专注力不足造成的。另外,如果孩子经常情绪暴躁,很冲动,便很有可能会和同学发生口角,而且自己的小动作也会影响到周围的同学,那么他们总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同伴关系也会比较差。如此一来,孩子的身心健康、自尊心都会受到很大的伤害。
实际上《大众医学》杂志在年左右就做了一项全国性的调查,得到的结论是,专注力问题,是目前中国儿童的十大问题行为之首。另外,这些存在注意力缺陷障碍和多动的孩子,在中国的总体发病率为5.7%,世界范围内是3%到7%,想想中国的人口基数,这已经不算是小数目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有意识到专注力问题对于儿童造成的不良影响,早就在年前后,就将专注力问题列为造成全球儿童学习障碍的首要因素。
Q
是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脑功能发育的不断完善,孩子在专注力方面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呢?
Dr.Song:
“我们来看看上面这张饼状图,它回答了您的这个问题。图上的数据来自于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研究发现,蓝色区域所代表的60%有注意力问题的孩子,到青春期(13-15岁)时,随着脑功能、神经系统发育完善,出现了发育型改善。剩下的40%,也就是其他三种颜色的扇形区域所代表的儿童,会将他们的专注力问题带到成年去,比如出现成年注意力障碍、脾气暴躁、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甚至犯罪倾向(因为这些人群行为比较冲动,容易有反社会的行为)。
即使有60%的孩子在专注力方面的问题到了青春期会有所改善,但是想象一下,从现在到青春期,5岁到15岁,有将近10年的时间,孩子真的能承受这一切吗?
所以说,如果家长真觉得自己的孩子在注意力方面有某种问题,应该尽早干预,不要等到孩子去自然地改善,因为这十年的时间会发生什么事情也是难以预料的。
Q
那如何才能有效干预呢?专注力这个东西这么抽象,看不见也摸不着。
Dr.Song:
“我们之前花了一些的时间来梳理专注力和专注力问题的概念,有了这些知识储备,我们现在可以来谈谈看应该如何科学、有效、合理地训练专注力。
敬请期待下期Dr.Song问答
划重点
专注力问题的危害:
并不是只有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在专注力方面的缺陷才有危害,注意力不集中的行为表现对于孩子来说都存在危害。比如学习能力低下,知识点无法形成体系,学习成绩比能力的实际预期低等等。
专注力问题的隐性表现:
课堂上坐不住、小动作多、脾气暴躁,容易冲动等等,这些都是显性的;似听非听,迷迷糊糊,心不在焉,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这其实是隐性的注意力问题的表现。
专注力问题应尽早干预:
家长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在注意力方面有某种问题,应该尽早干预。
往期回顾:
-END-
“JOYCUS聚思”原创文章版权
为注名作者和机构所有
如若转载
请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