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学习方式,为什么有些孩子是第一名,有些孩子的成绩却让人挠心挠肺,一起来看看原因吧!
准备去幼儿园的那会,我几乎每天都是美滋滋的。
想想他去幼儿园之后,我又重获自由,就各种开心.......
可是.......
自从他上学之后,我就开始盼望着学校能把我没有做到的一切事情都做到,改掉他的坏习惯、学习新知识、结识新朋友、等等等......
我也似乎进入了一种普通妈妈对孩子教育问题的焦虑状态。
特别是看到幼儿园、小学层次不穷的负面新闻时,心跳加速到不行。
直到那天和一个教师朋友聊天,我才发现,原来是我们家长把学校的职能放大了。
家长长期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交给老师,希望老师面面俱到的教育自己的孩子。
殊不知,家长的教育理念和家庭的氛围才是取决孩子学习的根本。
很多事情老师一个人教不了,需要家长们来配合!
教师朋友的20条肺腑之言,送给刚入学不久孩子的爸爸妈妈!
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竞争。平时不闻不问,考差了大发雷霆,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当人们说这个孩子和那个孩子的不同的时候,其实主要是指这个家长和那个家长的不同。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的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
同在一个班级,教是一样的教。如果你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没有尽到做家长的责任,不要向孩子提学习要求,更没有资格责备他们。
当你觉得付出没有得到充分回报的时候,要这样想:如果我不做,孩子的潜能将更不能发掘。然后心平气和做该做的事。
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读书做人。教师如此,家长也是如此。成绩好的孩子,妈妈通常是有计划而且动作利落的人。父亲越认真,越有条理,越有礼貌,孩子成绩就越好。
如果希望孩子好,那就先成为读书型的父母,那就从今晚做起——和孩子一道,安静地看书。如果你不能在书桌前坐半个钟头,又如何要求孩子每天从早到晚坚持五六个小时的艰苦学习呢?
孩子的学习越困难,他就越应当阅读。所谓智力,就是阅读能力。其实,无论是基础知识,阅读还是写作,提高能力的根本途径都是课外阅读。
心底秘密是人成长、成熟的标志。如果孩子有心事,他不想告诉你,那么,不要逼迫孩子把他的秘密说出来。
贫穷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但并非越贫穷越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做父母的,需要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资料,不让孩子陷入人穷志短的自卑深渊。
教师的一视同仁总是相对的。对于教育责任感特别强、能与教师紧密配合的家长,教师对他的孩子自然要特别 2、粗心大意、马马虎虎。阅读难,理解弱。考试时总在很简单的地方出错,犯的都是低级错误并且重复出现。老师盯得紧、家长“辅导”勤,作业做得还说得过去,考试时却常常看错题、算错题、写错答案,越是简单的题、会做的题,越容易出错,即使是小测验,也不能%地做对。
3、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听力差,记性差。小动作特别多,这些小动作均与教学无关,低于生理年龄、单调无聊、简单重复,而他们做起来却怡然自得、津津有味。有的孩子虽然规规矩矩、在“聚精会神”的听讲,但思路却不能与老师同步,被提问时常常答非所问,让人啼笑皆非。
4、丢三落四,生活混乱。厌学习,效率低。书房、书桌、书包里杂乱无章,自己的学习生活用品,到了需要时,找来找去也找不着,严重者记不住别人的谈话内容和老师留的家庭作业,做作业时再问同学,还会经常遗失随身用品和文具。
5、爱好广泛,却有始无终。不自信,反应慢。爱好非常广泛,几乎到什么都喜欢的地步。无论是喜欢的玩具、文具还是喜欢的运动、音乐、乐器、棋类都是三分钟热度有始无终。
6、话多易怒,多动冲动。情绪化,易冲动。他们的话语明显偏多,节奏快,吞吞吐吐,不分场合,说完后却常常不知所云,该说话时却无话。行为表现的无目的、无意义、无作用、无聊的动作特别多,情绪很不稳,容易激动,发脾气。集体活动中不能像别人一样遵守规则,不能等待,表现为急不可耐。
7、逆反被动,自卑懒惰。易错题,老重复。逆反情绪严重,不管什么事一定给你找个理由反着来,理由一箩筐。很少主动做什么,而且有点难度就退缩。能不做的就不做,能拖的就拖。
8、沉溺电视,游戏成瘾。作业慢,爱拖延。看电视、玩游戏不制止就不停,不能自控,没有节制。
9、聪明伶俐,成绩低下。怕数学,畏推理。玩的东西一学就会,学习就不行。从小成绩就不理想,学习能力低下。相当多的家长在老师的建议下,做过智商测试,但智商正常甚至是超常,使老师和家长百思不得其解。
10、思想超前,行为幼稚。像小大人似的,想法很多,什么都懂。但行为却很幼稚、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心理年龄过低,十岁孩子像八岁,十五岁孩子像十岁,喜欢跟比自己小的孩子玩。
不要小看这些问题极有可能是孩子
专注力不足导致的!
成年人注意力不集中表现:儿童青少年注意缺陷障碍延续到了成人阶段。除了具有上述儿童期主要临床表现外,还会有持续性活动过多、情绪不稳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表现出反社会人格障碍等,严重影响其学业、工作、社交、婚姻等社会功能,并已逐渐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城市化-是孩子专注力不足的元凶
对孩子的“大脑皮层”刺激不足
--久驻舒适区--刺激简单,不丰富
--选择过多--刺激短暂,不持续
--疏忽儿童需要--刺激无效,反作用
对孩子的“感觉统合”刺激不足
--环境单一--触觉刺激剥夺
--运动减少--本体刺激剥夺
--空间限制--前庭刺激剥夺
对孩子的“情绪管理”刺激不足
--家长工作繁忙--亲子关系疏远
--家庭关系不协调--负能量“崩盘”
--教育方式不良--焦虑持续积累
对孩子的“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