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2点,某小区单元楼的灯还亮着……
“滴嘟——滴嘟——滴嘟”,救护车的警报声划破了宁静的夜空。救护车在一栋楼前停下,一位患者勉强坐在椅子上,呼吸困难、大汗淋漓,不时发出阵阵哮鸣音,诉说着他的痛苦。
急性心衰,情况非常危险,心跳随时会停!
以上的情境,或许大多数人都有过耳闻,这一次,心衰这位死神与情境里描述的“他”擦肩而过,那下一次呢?那其他心衰病人呢?
心血管疾病位居我国居民死亡原因第一位,目前患病人数达2.9亿!在众多心脏疾病中,有一种疾病在心血管医师看来如同癌症一般可怕,那就是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出现异常,不能正常的流通血液,不能正常的呼吸,不能正常的收缩。
心理衰竭会导致患者休克,对于休克的心力衰竭患者,没有及时的得到采用按装心脏支架等,医疗手段的救治,就会导致患者的死亡。
患心衰及癌症五年生存率图示
什么是心衰?心力衰竭是指人体血(容)量正常的情况下,心脏泵出的血液不能满足全身组织和器官的代谢需求。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病,是很多心脏病的最终阶段。一般人群心力衰竭发病率为0.5%~2%,老年人可达10%。所以,人们对心力衰竭并不陌生。
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可分两类,一是长时间的心脏负担过重,如高血压长期未得到控制;二是心脏结构的破坏使心脏收缩功能降低,如心肌梗死、心肌炎可损害心肌组织使心肌的收缩力降低,最终引起心力衰竭。
但是,单纯有这些原因,还不一定引起心力衰竭的症状,常常还有诱发因素存在。诱发因素指可以加重心力衰竭的因素,如劳累、情绪激动、肺部感染、心房颤动(房颤)等。在心力衰竭病因不能去除的情况下,控制诱发因素就变得很重要了。
患者心衰阶段图示
如何降低心衰的危害?对于前心衰和前临床心衰阶段来说,及时处理危险因素很重要,如控制高血压、血脂、血糖、肥胖等,戒烟限酒,规律运动,避免心脏毒性药物。
心衰病人的药物治疗有哪些?若患者需要将心衰症状快速缓解,需要使用强心剂、利尿剂、扩血管的药物。若患者在症状改善后,希望减轻症状发作次数,则需要使用改善预后类药物。改善预后类药物包括抗交感神经活性的药物,还包括脑啡肽酶抑制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等。
到了症状出现的C、D阶段了,往往也就是多数患者选择来就诊的时间段了,这时的治疗在上一阶段的治疗基础上,增加了为改善症状而让心脏减负和强心的治疗。
通常症状急性加重时需要入院治疗,待症状好转出院后也要遵医嘱用药,这些药物可能是陪伴终身的。生活方式方面包括限盐、控制饮水、心衰的康复锻炼等。
对于心衰患者来说多喝的水都可能会成为心脏的负担,因此要控制液体摄入。但过于严格的限水也可能带来内环境紊乱,如高钠血症、肾功能受损等,引起严重的后果。
心衰病人的非药物治疗有哪些?除了药物治疗,心衰还有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发生猝死风险高的患者,可以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ICD)预防心脏猝死事件,心室活动不同步的心衰患者可以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此外部分终末期心衰患者可以进行心室辅助及心脏移植等治疗。
心衰不是一个简单的病,它的管理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心衰的治疗必须依靠患者和医生双方的共同努力。
免责声明:
本文部分配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健康信息,不能代替个人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学问题请到院咨询医生。
医院知乎
长按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