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月1日,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项目省级试点工作在我院正式启动,参加启动会议的有蔡波院长、程霞主任、张海滨主任、产科、新生儿科、B超室、门诊部及妇幼信息科主任和护士长。为确保试点工作有效落实,作为定点助产机构,我院承担了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工作,为出生后6-72小时的新生儿开展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帮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得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据悉,先天性心脏病是我国新生儿和婴幼儿最主要的死亡原因,20%至30%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由于没有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在出生后1年内因严重缺氧、休克、心力衰竭、严重肺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并发症而死亡。为帮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得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医院黄国英教授团队建立了“双指标法”,为出生后6-72小时的新生儿开展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提供了“复旦儿科方案”。
年1月14日至1月19日,我院共筛查32例,发现疑似阳性1例,转诊1例。早期发现先天性心脏病对于及时诊断和有效干预至关重要,可以显著改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预后,降低新生儿和婴幼儿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同时也可显著减少由于并发症所造成的巨大经济负担。
专家提醒,家长要认识到先天性心脏病的危害性以及在新生儿早期筛查的必要性。家长也要认识到“筛查”不是诊断,如果筛查结果为阳性,应当积极配合及时至诊断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果明确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应及时接受进一步的评估和必要的治疗。同时,“由于先天性心脏病的复杂性和筛查技术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少部分孩子可能出现假阴性的情况(即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但筛查结果为阴性),建议所有筛查结果为阴性者,除了常规体检之外,平时需注意是否存在呼吸急促、紫绀、多汗、反复肺炎、体重不增加等情况,如果有这些情况,医院接受检查。”
(妇幼信息科鲁艳)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