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健康儿童相比,先心病患儿在凝血功能方面具有质和量的差异。紫绀继发于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变形性增加,它可能是导致这些患儿全血凝血功能改变的重要混杂因素,对接受大型手术的先心病患儿术中旋转式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metry,TEM)的解读具有潜在影响。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价先心病患儿中紫绀和使用TEM(ROTEM)测定的全血凝血功能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在这项回顾性队列研究中,我们选取了年4月至年3月这12个月间接受先心病手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排除了术前使用过抗血小板或抗凝血药物的患儿。符合条件的患儿按是否出现紫绀(氧合血红蛋白浓度≤85%)进行分类。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紫绀和根据可能混杂因素校正后的TEM结果[主要结果、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聚合物(FibTEM)的最大血凝块强度(MCF)]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队列研究共收集了来自于名患儿的例TEM数据。其中22%(76/)的患儿为紫绀型先心病。紫绀型患儿与非紫绀型患儿相比,应用FibTEM测得的血凝块强度更低,中位数差异(95%可信区间):期中和最大的血凝块强度分别为[2(0~3)mm;P=0.01]和[2(1~3)mm;P=0.01]。校正混杂因素(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和性别)影响后,紫绀与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聚合物血凝块强度间无明显相关性(A10,P=0.7;MCF,P=0.7)。校正混杂因素影响后,紫绀与内源性活化血凝块强度间有明显相关性(A10,P=0.03;MCF,P=0.02),而与其他TEM检测结果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紫绀患儿与非紫绀患儿相比,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聚合物的血凝块强度更低,但紫绀与血凝块强度间的相关性受组间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及性别差异的影响。这些发现将有助于指导这一脆弱群体的凝血功能障碍的识别及治疗过程。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可查看并下载原文
来源:AnesthAnalg;:23–9
AA中文版年第2期全文No.1
(宦烨/翁莹琪翻译;蔡宏伟审校)
AA中文版发布说明:
纸质版季刊,由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派发,暂不接受订阅;
电子版每周推送一篇。
?WoltersKluwerHealth
本刊是由医学之窗、威科中国与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精心制作并向医学专业人士提供的参考资料。本刊提出的观点并不代表医学之窗、威科中国或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观点。读者开具本刊中提到的任何药品之处方前,请查询相关的处方资料。未经威科中国书面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本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