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王世友,一名临床经验丰富的中医师。
很多人看到“自闭症”这个词,可能会觉得是孩子把自己的心封闭起来了,或者甚至觉得是“鬼上身”,其实这些都是误解。自闭症的根本原因多半是先天发育不足,再加上后天没调养好,导致精气血不足,脑部得不到充足滋养。
中医认为“脑为髓海”,《素问·五脏生成》提到:“诸髓,皆属于脑”,意思是脑部需要充足的精髓滋养。如果脑部精气不足,就可能出现“童昏”(反应迟钝)“五迟”(动作缓慢)“视无情”(目光呆滞)等表现。
《医林改错》说:“两耳通脑,所听之声归脑,两目系如线长于脑,所见之物归于脑;鼻通于脑,所闻香臭归于脑”。
所以,当自闭症孩子脑部缺少精气时,就会在视、听、言语、记忆和精神方面出现障碍或混乱。
《自闭症,门诊医案》
果果为早产儿,提前17天出生,出生时因为肝胆酸偏高而进行了剖腹产。
妈妈讲述,孩子成长过程中,翻身、长牙、爬行、走路都很正常,但到了1岁左右,开始出现睡眠不好、食欲差,对别人呼唤没有反应。
一岁半时,语言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孩子,智力测试也没达标。
到两岁时,也只能说出一些简单的字词,不会表达大小便的需求,脾气变大,开始排斥陌生人,还出现了自伤行为(如打头、头撞墙),特别喜欢转圈和玩圆形的物品。
果果被确诊为自闭症后,医生都表示目前没有药物可以治愈这种病,建议通过训练来改善,可是妈妈不愿接受孩子像动物一样被训练。后来是妈妈在网上看到了我的文章,他们刚好也是武汉的,就决定来门诊试试,不想错过这个治疗机会。
刻诊:果果面容呆滞,目光缺乏交流,对周围环境的反应迟钝。言语稀少,仅能发出简单词汇,无法形成完整句子。睡眠不安,夜间常醒,食欲不佳,体型偏瘦。大小便无规律,站立排便。情绪波动大,易发脾气,排斥陌生人,有自伤倾向。舌淡苔白,脉象细弱。
辨证:自闭症(先天发育不足,精气血不足,脑部失养)
治则:补益精气,滋养脑部,调和气血,安神定志
开方,加减地黄丸合益智丸: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益智仁,远志,石菖蒲,当归,白芍,川芎
水煎服,日1剂,分2次早晚服用。
熟地黄结果如何呢?
初次复诊时,果果的妈妈说他服药后晚上睡觉不再频繁醒了,食欲也比之前好些了。但果果对叫他的名字还是没有反应,排斥陌生人,脾气比较大。
了解这些情况后,我微调了处方,增加了一些安神和调理气血的药物,进一步帮助他改善睡眠和情绪。
同时,我建议家长继续做一些康复训练,尤其是语言和社交方面的练习,帮助果果更好地融入生活。平时多和孩子说话,让他多参加户外活动。针对果果喜欢转圈和玩圆形物品的特点,可以让他玩平衡木、荡秋千,帮助他改善感统失调。
再次复诊时,果果开始对呼唤有反应了,虽然反应有点慢,但已经会回头看叫他的人了。脾气也变好了,不再像之前那么容易发脾气或自伤了。
什么道理呢?其中门道:
果果的情况符合中医对自闭症的理解,也就是先天发育不足,加上后天调养不当,导致精气血不足,脑部缺少滋养。脑部精气不足,就会出现反应迟钝、语言障碍、目光呆滞等症状。而且,果果舌头颜色偏淡、舌苔发白、脉象细弱,也进一步印证了他精气血不足的情况。
所以治疗重点在于补益精气,滋养脑部,调和气血,安神定志,以改善自闭症患儿的核心症状。
故方中药物-方解:
熟地黄——主药,甘温质润,补肾阴、养精益髓,滋养肝肾精血,帮助改善脑部因精气血不足引起的症状。
山茱萸、山药——辅助药,山茱萸补肝肾、收敛固精;山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二者配合,既帮助熟地黄滋补肝肾,又能防止精气流失。
泽泻、茯苓、丹皮——配药,泽泻、茯苓利水除湿,丹皮清热活血,三者搭配,防止补药过腻,清除体内湿热、瘀滞,调和气血。
益智仁、远志、石菖蒲——引药,益智仁温脾固精;远志安神开窍;石菖蒲醒神开窍,三者共同安神、改善情绪,促进语言和社交能力。
当归、白芍、川芎——调血药,当归补血;白芍养血柔肝;川芎活血行气,三药结合能调和气血,促进脑部供血。
家长们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