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洋西游,尽是禅机,我是天下无病,本期继续无病吟西游。
老子在《道德经》中对“道”进行了表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道,即万物的本源,也就是宇宙的本体,称之为先天。万物,即宇宙万有,称之为后天。修行就是要从后天返回到先天,因为后天为假,先天为真,这就是道家说的"借假修真"。当然,这里所谓的假,并不是不存在,而是说万物没有独立的自性,都是因缘结合,如佛经上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一切如梦如幻,我们的身体也是如此,若不知此身为幻,则会认假为真,徒生烦恼。唐僧师徒离开了宝象国,一路西行,又见一山挡路。唐僧道:“徒弟们仔细。前遇山高,恐有虎狼阻挡。”行者道:“师父,出家人莫说在家话。”出家人说了在家话,执着于幻身,心便有恐怖。恐怖即有危险,平出便有不平,故名平顶山。恐怖不能身闲清净,净处自有不净,莲花乃清净之物,故名莲花洞。
道生一,道即是一,先天称为道,藏于后天万物之中称为一。一藏于后天阴阳,入于后天五行。莲花洞里两妖,一唤金角大王,一唤银角大王,金角银角代表后天阴阳,随身有后天五行之宝。紫金红葫芦,火也;羊脂玉净瓶,水也;七星剑,金也;芭蕉扇,木也;幌金绳,土也。修行就是要化后天,复先天,后天为阴,先天为阳,所以道家有"阴尽阳纯"之说。如果火候不够,则后天不化,先天不纯,所以才有“平顶山功曹传信”。功曹者,年、月、日、时,四值之火功,传信者,传其火候不够,恐有危险。
那么火候如何就恰如其分,确保唐僧师徒顺利过平顶山呢?答案就是功曹所言,“若保得唐朝和尚去,也须要发发昏是”。何为“发昏”?《参同契》有言,“昏久则昭明”,意思即是阴极则阳生,阴尽则阳纯。行者道:“发几个昏么?”樵子道:“要发三四个昏是。”三四为七,七五行属火,喻意火候之功。行者道:“不打紧,不打紧。我们一年,常发七八百个昏儿,这三四个昏儿易得发,发发儿就过去了。”一年者,春夏秋冬,喻四象。七八合十五,三五合一。四象一气,三五合一,纯阳无阴,金丹成就。
莲花洞的二位大王,为什么要画影图形捉拿唐僧呢?唐僧师徒代表先天,金角银角代表后天,先天无影无形,后天有影有形。以后天之形影寻无影之先天,乃修证之密法!也就是修行中所说的,“以有为而入无为”。知此者,则可过平顶山,不知此者,纵是平顶也崎岖。
修行之路崎岖,定是心中不净所为,不净则生疑,疑则真假不分,自乱招魔。《华严经》有偈言,“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坚持于禁戒,是则如来所赞叹。”八戒巡山撒谎,被行者揭穿,此后“却自惊自怪,乱疑乱猜”,“原来是道路不平,未曾细看,忽被蓏萝藤绊了个踉跄”。妖怪捉住了八戒,放到了净水池里,喻意持净戒,所以提纲为“莲花洞木母逢灾”。木母者,真阴也,火候不够真阴困于后天。
真阴有灾,真阳同样不能幸免,妖怪通过法术,将行者压在巨石之下。真阴真阳落于后天,困于五行,犹如行者压在巨石之下,百般痛苦。世人迷于世间万有,以苦为乐,佛家也因此劝人,“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只是,道生万物终究是一场幻境,一旦悟破,便会虚空粉碎,大地平沉。五方揭谛说出压的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土地,山神恐惧,念动真言,山归本位,放起行者。
行者知道了事情的原委,高声大叫道:“苍天!苍天!自那混沌初分,天开地辟,花果山生了我,我也曾遍访明师,传授长生秘诀。想我那随风变化,伏虎降龙,大闹天宫,名称大圣。更不曾把山神、土地欺心使唤。今日这个妖魔无状,怎敢把山神、土地唤为奴仆,替他轮流当值?天啊!既生老孙,怎么又生此辈?”
老孙即真心,真心即道,“既生老孙,怎么又生此辈”,道本无为,为何又生出山河大地,世间万物呢?行者有此一问,修行之人也有此疑问,这也是修行的终极问题。睡醒了,自然就明白了什么是梦,修行也是如此,返回到先天自然就明白了后天是什么,否则,无论如何解释,也不可能在梦中识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