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都希望
孩子的身高能更有优势
过了一个暑假
别人家的孩子个头蹿了一大截
而自己家孩子还是不见长高
心里难免着急
小馨的妈妈就是其中之一
7岁半的小馨,从幼儿园开始就比同龄人明显矮半个头,班级里坐在第一排,两年前买的衣服现在还照样穿,和小两岁的弟弟都要差不多高。这让妈妈忧心忡忡。
医院儿保科副主任医师王清清告诉小馨妈妈:小馨身高仅cm,已经属于矮小症了。接下来,小馨需要做相关检查,找出病因,再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如何诊断矮小症?
有些家长会疑惑:诊断矮小症为什么要做好几项检查?有必要吗?
其实,不同病因的矮小症,相对应的治疗方案都是不同的,所以明确诊断尤为重要。
王清清医师为家长们详细介绍矮小症的诊断流程,以及在诊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病史采集
详细的病史可以帮助判断矮小的原因,为后续明确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医生会详细了解以下信息:
01
患儿母亲妊娠史:
母亲孕期有无病毒感染或其他疾病、吸烟、酗酒等情况,以及既往妊娠史。
02
患儿出生史
出生时的胎龄、娩出方式、身长和体重等。
03
患儿生长发育史
患儿身高增长速度、运动和智力发育情况、有无青春期发育等。
04
家族史
父母亲青春发育启动时间、家族中矮身材情况、家族肿瘤史等。
05
既往史
是否有慢性系统性疾病(如慢性肾病、慢性肠胃炎)、用药史等。
二、体格检查
医生还需对于身材矮小的儿童,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内容包括:
当前身高和体重情况;
身高年增长速率(至少应观察3个月以上);
观察头面部及躯干、四肢有无特殊特征或外观畸形,体格是否匀称等;
性发育情况:包括第二性征出现的情况、性发育的分期等。
三、辅助检查
为了进一步查找矮小的原因,医生还会让孩子接受一些辅助检查,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遗传学检查等。
常用的辅助检查主要有以下几种:
01
骨龄
即骨骼年龄,一般是通过拍摄手腕部的X光片,来观察腕骨、桡尺骨下端及掌指骨的骨化中心的发育程度,以此确定骨龄。
骨龄检查能够判断孩子目前的发育情况,还能通过骨骺闭合的程度来评估孩子未来的生长潜力,预测成年期身高。
02
常规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等。
可以帮助了解孩子重要脏器和营养的情况,有助于诊断患儿是否患有肝脏疾病及肾脏疾病等问题。
03
特殊检查
身高低于正常参考值-2SD(或低于第3百分位)
骨龄低于实际年龄2岁以上
身高增长速率在第25百分位数(按骨龄计)以下(即<2岁儿童为7cm/年、4岁至青春期前儿童<5cm/年、青春期儿童<6cm/年)
有内分泌紊乱症状或畸形综合征表现
有以上情况的患儿还需遵医嘱,接受某些特殊检查,包括:
1、IGF-1、IGFBP3水平测定
这两项指标可以稳定明确反映出患儿体内的生长激素水平,作为诊断生长激素缺乏症的可靠指标。
2、生长激素激发试验
是用于检测孩子体内生长激素是否缺乏的一种方法,也是诊断生长激素缺乏症的重要依据。需借助2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进行激发试验。
3、其他激素测定
对怀疑有内分泌疾患的患儿,需要进行甲状腺功能、性激素、肾上腺皮质功能等测定。
04
头颅核磁共振检查
矮身材儿童均应进行颅部(特别是垂体、蝶鞍区)的核磁共振检查,通过观察蝶鞍容积大小、垂体前叶大小等,了解有无先天发育异常或占位性病变。
05
染色体核型分析
外观异常、疑有染色体畸变的患儿,还需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矮身材女孩,均应进行此项检查。
王清清医师提醒,明确诊断矮小症,需要综合孩子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情况。对于身材矮小的孩子,家长一医院检查,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医生简介
王清清儿保科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温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医学硕士,浙江省儿科医师分会第二届青年委员会委员,温州科技专家库成员,温州卫生系统双鹰人才培养对象。曾至医院、医院进修学习。发表国家核心期刊论文15篇,以第一负责人主持市科技局课题3项。
擅长:小儿常见内科疾病,如发热、咳嗽、腹泻、过敏等,尤其在诊治矮小症、性早熟、肥胖、营养素缺乏、甲状腺疾病、新生儿常见疾病及高危儿管理及早产儿出院后随访、神经发育评估、儿童语言发育落后、自闭症、多动症、遗尿症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周三早上,周四下午,周六早上
供稿:儿保科王清清
编辑:叶娇慧
排版:叶娇慧
审核:张李琦
配图来源:网络
本文由医院宣传统战科编辑发布,如侵权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