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先天病 > 先天病病例 > 高强度的批评,不利于多动症孩子减轻症状

高强度的批评,不利于多动症孩子减轻症状

发布时间:2021-7-8 14:06:32   点击数:
白癜风资讯网 http://pf.39.net/bdfyy/bdfyc/
1

现在的家长和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孩子很难管,都不敢批评,生怕孩子因为批评就做出极端的行为。

近年来,这些“极端事件”被频频报道:

这些新闻让家长心里很“犯怵”:孩子犯错,到底该不该批评呢?

说深了孩子“走极端”、说浅了孩子不以为意,难道要熟视无睹吗?

怎样才能不伤害到孩子的同时,给到孩子引导和教育呢?这个问题真的很值得深思。

其实,不管是批评也好、表扬也好,任何教育孩子的方法,都需要掌握平衡,否则都无法起到良好的作用,反而会造成悲剧。

2

“批评”与“批评”也有大不同

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批评?

首先,批评是一种反馈,对孩子行为、表现的回应。

其次,正确的批评应该是有建设性的,就是必须要对孩子有帮助、有益处。

举个例子:比如孩子贪玩考试不理想,家长可能有两种反应:

反应之一:这道题书本上都有,是不是又忘了?我们再复习一遍,然后再做几道类似的题巩固一下!

反应之二:这道题书上都有你肯定又没认真听!是不是又开小差来着?你怎么这么笨!

反应一是一种正确的批评,因为是在帮助孩子一起分析、解决错误,而不是一味指责,就是在引导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行为上,放在如何进步、如何更优秀上,孩子也会在父母的影响下自省。

而反应二则更像是羞辱,“笨”、“没用”,这样的攻击词汇除了让孩子自我否定外,没有任何一点儿建设性作用。

因为它针对的不是错误本身,而是孩子这个个体,会在孩子心中掀起强烈羞耻的负面情绪。

所以,都是批评,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是怎么产生的?简单来说:有建设性的批评,是一种反馈,是让孩子自省,而自省指向特定行为:“我犯了一个错误。”

羞辱性批评则让孩子感到羞耻,而羞耻指向核心自我:“我就是个错误。”

3

批评不当,孩子容易走歪路

对一个孩子来说,批评后是善于自省还是感到羞愧,何止只是名称、概念上的差别,而很可能会关系到他们日后可能会有的人生风险。

国外某心理学教授曾经带领团队针对羞耻和自省做过一项研究:

他们从九所公立小学招募到名5年级的儿童及父母,这些孩子年龄在10-12岁之间,研究人员把他们分为“容易羞耻”和“容易自省”两组。

此后分别在孩子上7年级、8年级时和满18岁(18-21岁)后,进行了追访。

结果发现:儿时羞耻感强烈的孩子,成年后更容易实施危险行为。儿时容易自省的孩子,成年后则更倾向于保护自己。

对于普通孩子来说,批评不当尚且有如此巨大和深远的影响,那么相对来说更容易犯错、调皮惹事的多动症孩子来说,又有什么说法呢?

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EricaMussr博士的研究指出:“如果父母经常表现出较高的批评强度,那么ADHD患儿症状减轻的可能性就会比较低。”

为了评估父母情绪对子女的ADHD病情发展轨迹的影响,EricaMussr博士选取了名7-13岁的ADHD患儿,和名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进行了评估,时间跨度为1年。

在相隔一年的两个时间点上,研究人员分别通过一次5分钟的讲话评估了受试者父母的情绪、批评及过度卷入的状况。

纵向调查结果显示

①受试儿童的多动症症状主要呈现出4种不同的发展轨迹,其中家庭环境指标表明,父母的批评程度与患儿不同的发展轨迹存在关联。

②对于存在高水平多动症状的患儿而言,其父母存在稳定、高强度批评倾向的可能性更高(34.6%;P0.);

③对于教师眼中ODD症状(对立违抗障碍)恶化的患儿而言,其经历过高强度批评的可能性更高(87.5%;P0.)。

EricaMussr博士称:“我们不能断言,批评是导致ADHD症状持续迁延的直接原因,但减轻父母批评,可能有助于缓解ADHD症状。而其他改善严重ADHD症状的手段,也可降低来自父母的批评,进而提高患儿在家庭中的心理舒适度。”

4

今天分享了这么多,并不是要对爸妈说,孩子不能批评了,而是在了解到批评不当的危害后,我们可以更加理智的去分析孩子所犯的错误。

用更合理的批评方式,让孩子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能够反思自己的言行,甚至是去学习正确的方式来和家长、老师、朋友沟通相处,得到身心上的成长。

8个批评孩子的科学方法

允许孩子解释无论孩子做的对错与否,都要允许孩子自己解释。家长则要保持中立,客观评价孩子是否做错、为什么做错。

学会换位思考家长要换位思考,理解孩子这么做的目的,找准批评的切入点。并且让孩子换位思考:“假设你是那个人,你会有什么感受,这么做到底对不对。”首先自我批评批评孩子前,家长先进行自我批评,放低身段,迅速拉近跟孩子的关系。家长的自我批评,也能让孩子学会自我反思。只对事不对人孩子做错了或者没做好,家长第一反应不是责骂,而是指导。就事论事,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不能这么做,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教会孩子改错不能盲目地批评,要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并且找到改错的方法。选择恰当的时机

不能在孩子起床时、睡觉前、吃饭时、生病时批评他,这会直接影响他的身心健康。

采用和善的态度

批评孩子≠骂孩子,父母更不能向孩子宣泄情绪,应该简明扼要地指出错误,然后再教育。也不要动不动就翻旧账,让孩子抵触认错,不服管教。

尊重孩子的自尊

别当着外人面批评孩子,更不要在孩子的同学、老师面前对他又打又骂。

不只大人需要被尊重,孩子同样需要被尊重,孩子的内心比我们想象的更加脆弱敏感。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用几句话来表达家庭教育学的全部精华,那就是使我们的孩子成为坚定的人,能够严格要求自己。”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带给孩子更多育儿启发,如果大家想要确切了解孩子的问题,以及对应的专业训练方法,也可以在文章下或后台留言,专家老师免费为您提供专业指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ngchaomoju.com/xtbbl/7677.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