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童书妈妈三川玲
ID:tongshuchubanmama作者:白滔滔
孩子只看漫画书
是因为他对别的书没有好奇心
很多家长对孩子阅读方面的困扰是——孩子不爱看有内涵的书,有的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已经上小学四五年级了,一本大部头的纯文字的书都没读过,只喜欢漫画书、搞笑的书。”
如果仅从自由阅读的角度来看,看漫画书的确能提供很多乐趣,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童书妈妈也从不反对孩子看漫画书。
既然家长们都觉得孩子只看漫画书,这是个问题,也许这还真是个不小的问题。这背后既是家长的焦虑,也说明家长对孩子的阅读动机不够了解。
我们就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孩子的阅读动机。
成人也好,孩子也罢,做任何事都是需要动机的。
在自由阅读方面,因为几乎没有外界的干预和评价,孩子在自由阅读中呈现出来的意愿和倾向,可以说是完全是由孩子自己的内部动机主导的。
我们的内部动机大概会是什么呢?其实,我们和其他灵长目动物一样,有三个相同的内在驱动力:食物、性和庇护所。动物在灌木丛里嗅来嗅去,是源于前三个基本的驱动力。
可这三个基本的驱动力,肯定是不会驱动我们主动提问、主动阅读和主动学习。
所以,人类还单独拥有第四个驱动力——单纯的好奇心。据目前的研究可知,迄今为止,只有人类会抬头看星星,然后思考它们是什么?好奇心是人积极观察世界、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机,是儿童学习的重要动力来源,也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从认知学的角度,好奇心可分为了消遣性好奇和认知性好奇。消遣性好奇和认知性好奇孩子对漫画书提供的笑料恶搞充满兴趣,就像很多成年人爱看娱乐节目、八卦新闻一样,属于消遣性好奇。消遣性好奇常常会表现为无止尽的喜新厌旧,所以漫画书总是会出很多本,并不停地出续集。娱乐节目、八卦新闻,更是无奇不有,每天都有新花样。我们应该认识到:消遣性好奇也是学习的必要部分,它可以帮助人开阔视野,结交新朋友,找到很多短暂的快乐。这也是我们提倡孩子应该看漫画书的主要原因。消遣性好奇,又确实不能帮助孩子深入地学习和探索,通过思考产生自己的领悟。但是通过消遣性好奇,获得的知识或者说信息只能作为消遣。如果将消遣性好奇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理解的探寻,我们才会获益良多。这种更深入、更有序和需要付出更多努力的好奇,也就进入了好奇的另一个层次——认知性好奇。保持好奇心有多重要?爱因斯坦曾说:“我没有特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我想说,如果吃对于我们而言很重要,那么更为重要的是,不要把感知饥饿的基本能力,只应用在吃这件事情上。”这句话概括来说,也就是乔布斯说的“求知若饥,虚心若愚(StayHungry,StayFoolish)”。很多人都认为,一个人成不成功,和他的智商或者情商有很大关系。但是英国伦敦大学冯·斯蒂姆的一项研究表明,个性特征对成功的影响力是智力的4倍。好奇心可能是影响个人成就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好奇心将智力、坚持和对新事物的渴望三者完美合一。所以说,好奇心不仅和深度阅读有关,和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和探索、乃至在学习研究工作中的坚毅程度,都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希望孩子能深入阅读、主动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帮助孩子保持好奇心——因为人类学习、发展、进步的最大的内驱力都源于好奇心。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六大方法要保持孩子的好奇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不容易。孩子从两三岁开始爆发出强烈的好奇心,每个家长都会深有体会吧?据哈佛教育学教授保罗·哈里斯的研究,孩子从2岁到5岁大概会提出近4万个问题,很多人都有被孩子无休止的问题问到哑口无言、不胜其烦的体验。那如何才能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呢?我们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和状态给出了以下方法。方法一: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支持孩子的好奇心心理学家玛丽·爱因斯沃斯(MaryAinsworth)的研究指出,孩子和父母的依附关系,决定了孩子对陌生环境的探知能力和好奇心。安全感强的孩子最能适应与照顾者分离和陌生环境,并能主动地探索新环境。安全感强的孩子,成长状态比较积极,容易与别人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并能够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好奇心。不少研究表明,与父母有着良好关系的孩子,长大后的自我价值、独立性、学校表现、社交能力等方面,都会有较好的表现。良好的亲子关系不仅是孩子健康成长、人格健全的保证,对孩子的认知能力和好奇心也大有帮助。方法二:及时给孩子回应每个人对于别人知道而自己却不知道的事情,都会非常敏感,并充满好奇。婴儿的阶段,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是不了解的,所以孩子常常会一边看着妈妈,一边指向某个物体,似乎在问“这是什么?”,如果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