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MM的儿子特别调皮,精力旺盛,一刻都消停不了,在家里还好,可上学后在课堂上他也总是东张西望,爱说悄悄话,为此,老师找MM谈话了好几次。MM懊恼不已,向我吐槽说:难道我儿子有多动症?
MM的儿子,我也有过多次接触,感觉小男孩挺聪明乖巧的,确实淘气了点,但还不至于达到病态的标准。我安慰MM,千万别乱给孩子贴标签,实在感觉不对劲,可以带孩子去看医生,也许孩子只是活泼好动,分辨多动症和活泼好动,看看下面4点就知道了。
一、关于自控力
活泼好动的儿童虽然喜欢跳来跳去,很难安静下来,但只要遇到他感兴趣的事情,例如看喜欢的动画片,玩他感兴趣的玩具,他们就会安静下来,不受外界干扰;但多动症孩子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专注时间短,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们都是东摸摸,西碰碰无法集中注意力的状态。
二、关于做事的规划性
活泼好动的儿童做事情会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例如写作业,他可能会安排自己先玩会儿玩具后再写;但多动症儿童没有目的性,同时做好几件事情,无顺序感,没有自己的安排。
三、关于智力水平
活泼好动的儿童,由于注意力较为分散,学习不认真,导致成绩不太好,如果在行为上得到纠正,也许成绩会得到提升;而多动症属于轻微的心理疾病,它对幼儿的认知能力发展甚至是智力都有比较大的影响。
四、关于年龄
有的孩子天生好动,比一般孩子表现的要更加多动,但家长不要因为孩子有这样的行为就急着给孩子定性,一般来说,至少也要等到孩子6周岁才能下结论。
活泼好动并不等于“多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活泼好动还是比较好的品质,例如这类孩子比较外向、大胆,富有探索精神等等。
天才画家达芬奇,便是一名典型的多动症患者,不过在他生活的年代,还没有“多动症”这一说,因此他的各项才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多动症”已被认为是一种疾病,但家长应该注意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要过于聚焦孩子多动的一面,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多多夸赞孩子,而不是给孩乱贴标签,给孩子造成精神上的压力。
如何引导多动的儿童?
1、把指责变成表扬
当儿童表现为多动时,其实他自己也会感到焦虑,他们也需要跟自己身体里的基因作斗争,因为他就是跟别的孩子不一样啊,也不能完全怪他,这时如果父母或老师一味地指责,而没有表现出理解,孩子的行为将很难得到进一步改善。对这样的孩子,先不要指责,慢慢来,鼓励孩子做出小小的改变,当他有进步的时候,要及时鼓励孩子。
2、将破坏力变成创造力
父母和老师要懂得为“多动”孩子旺盛的精力找到发泄渠道,这类孩子会偏爱一些体育运动和动手操作课程,鼓励孩子在这类活动中发挥优势,就可以将他们“捣乱”的能力转换成创造力,提升孩子自信,逐渐纠正孩子的行为。
目前,我国儿童多动症发病率在10%,其实也算不小的比例了,如果较大年龄的孩子,确实被判定为有多动症,应该在专业的医师指导下进行行为矫正;但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当他们出现“多动”苗头的时候,家长的引导和教育还是非常关键的。
END
一分钟认识我:我是柏柏BJ,亲子漫画家,自由漫画人,坐标帝都,多家报刊和杂志漫画专栏作者,多家母婴网站最具影响力作者,专注育儿漫画和简笔画教程,已出版手绘漫画作品《小萌娃养成记》《妈妈是超人》等。
每周推送漫画内容
轻松一刻育儿科普
亲子成长辣妈心情
长按下方